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制度和领导公务活动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42:46   浏览:94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制度和领导公务活动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制度和领导公务活动规定的通知
平政办〔2003〕59号


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制度和领导公务活动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制度和领导公务活动规定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工作规则》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市政府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定。

一、会议制度
(一)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
(二)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市政府各委局办主任、局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3、通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2、讨论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
3、通报和讨论市政府其他事项。
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二至三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市政府根据需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处理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市长召集和主持;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研究、处理副市长分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分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议题和与会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五)提请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市长确定;会议文件由市长批印。市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编印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同志。
(六)市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向市长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七)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由市长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秘书长或有关副秘书长审定,如有需要报市长审定。
(八)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强化会议时间观念,提高会议效率。应由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不得要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召开。

二、公文审批
(一)各县(市)区、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市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二)各县(市)区、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按照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市长审批。
(三)市政府公布的规定、决定、办法、命令,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人员任免,由市长签署。
(四)市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市长签发。
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或报市长签发。
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公文,需要保密的除外,应及时公布。
(五)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市政府批转或市政府办公室转发。要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三、科学民主决策程序
(一)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大型项目等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三)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市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各县(市)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应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并加强督促检查。

四、依法行政要求
(一)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行政权,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市政府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适时作出重大决策,制定发布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的规范性文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三)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要报市政府备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并向市政府报告。
(四)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规范性文件草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五)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机关间的执法协调。

五、行政监督
(一)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确保政令畅通。
(二)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市政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市人大、市政协的沟通与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四)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章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五)加强政务监督,严格目标责任制。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工作计划,市政府全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重大事项要纳入政务督查范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市政府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市政府领导同志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七)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工作中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政务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六、出差(出访)、休假请示报告制度
(一)市政府副市长、秘书长离平出差(出访)或者休假,应由本人事前书面或者口头向市长报告。出差回平后,应将有关情况口头或者书面报告市长,必要时通报市政府其他领导。
(二)市政府各部门正职负责人离平出差(出访)或者休假,由本人事前书面或者口头向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或秘书长报告,并将外出期限和代为主持本部门工作的负责人名单报市政府办公室(值班室)和有关业务科室。因公务外出返平后,应向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工作。
(三)市政府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离平出差(出访)、休假,参照上述办法向主管领导报告。

七、其他公务活动要求
(一)市政府领导同志下基层,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轻车简从;地方负责人不要到辖区分界处迎送,不要陪餐;不吃请,不收礼。
(二)市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除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的活动外,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出席各部门和单位召开的会议,不参加颁奖、剪彩、典礼、首发首映式等事务性活动。
(三)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视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
(四)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废止)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池政办〔2004〕76号

贵池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池州市城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池州市城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覆盖城市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有效缓解城市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而导致生活困难问题,推进为民政府建设,市政府决定设立池州市城区居民大病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简称大病救助资金),并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大病医疗救助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先城区后农村、分级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完善的原则,先在城区低标准启动;坚持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量力而行,救助急助困,重点解决城区低保对象及城区其他困难居民大病高额费用的救助,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救助标准。

第二章  资金的来源与救助范围、标准

第三条 大病救助专项资金的来源: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及接受社会各界个人和团体捐赠。
第四条 大病救助对象:城区(仅限城内20个社区)纳入低保范围的困难家庭成员、城区超出医疗保障范围个人仍需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困难居民和职工。
第五条 救助标准:
(一)城市低保对象患有以下类型病的,适用以下救助标准:
1、一类病人:指患有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含白血病)、重要肉脏器官植术后排斥等三种疾病,年医疗费用个人承担超过500元部分按50%比例给予救助,但救助最高不超过10000元。
2、二类病人: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以上)、高血压病Ⅱ期及以上、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慢精神病维持治疗期(①器质性精神障碍②精神分裂症③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病)、结核病活动期、帕金森氏病、慢性肾炎、子宫内膜异位病、运动神经元病等14种疾病人员,年医疗费用个人承担超过500元部分按50%的比例救助,但救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
(二)城区其他困难居民患重病,年医疗费用个人承担达5000元以上,超过部分按30%救助,但救助最高不超过4000元。
(三)其他重症疾病或因病确需病前救助的,由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审定救助金额。

第三章  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六条 救助程序:
1、救助对象实行年度申请制,逐级申报。
2、重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低保证》等相关证件,向贵池区民政局提出附有居委会、办事处签署意见的申请,填写《池州市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受助申请表》,并如实提供县级以上医院(限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或由此三所医院建议转院治疗的其他二甲以上医院)的医疗诊断书、转院治疗建议书、住院证明、正式医疗收费票据、必要的病史资料。区民政局初步核实后,每月集中报市大病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3、市大病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收到区民政局汇总申请表及报告后,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核,确定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
4、救助对象及金额确定后,通知所在社区居委会在申请人居住地张榜公示一周,必要时民政部门可入户调查,如无异议即通知救助对象到市大病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领取救助金。
第七条 凡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中止救助,依法追回救助金,并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第八条 市政府成立池州市城区居民大病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财政局、慈善机构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 大病救助资金由市财政拨至市民政局财政专户,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结余部分滚存结转下年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同时接受市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条 财政部门每年将大病救助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为大病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大病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十二条 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疗费用,并对特困人群实行一定范围内的费用减免。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暂定试行一年。
第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由池州市大病救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关于开展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审批工作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


关于开展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审批工作的通知

文物博函〔2011〕1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加强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管理,我局将于近期开展文物拍卖企业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审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企业申报条件
  (一)取得第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3年以上(至2011年3月31日);
  (二)依法成立、连续正常经营且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拥有与其申请变更的经营范围(含陶瓷器类、玉石器类、金属器类)相适应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
  二、文物拍卖企业需提供的申请材料
  (一)申请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报告;
  (二)近3年来的文物拍卖业务工作报告;
  (三)近3年来的拍卖纪录(可报电子文件);
  (四)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对近3年来文物拍卖活动核准文件的复印件;
  (四)《文物拍卖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五)2009年度工商部门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六)涵盖陶瓷器类、玉石器类、金属器类的《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2010年通过相关门类资格考试但尚未领取资格证书或尚未在资格证书上添加通过门类信息的人员可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注明2010年所通过门类);
  (七)文物拍卖企业与取得《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证书》人员签订的劳动关系合同复印件。专业人员变更从业公司的,需提交原公司同意解除合同的证明文件。
  三、审批工作安排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文物拍卖企业申请材料的初审,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初审意见与企业申请材料一并报国家文物局,逾期不予受理。
  国家文物局对经审核符合审批条件的文物拍卖企业,批准其从事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活动,并换发《文物拍卖许可证》。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