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市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7:45:58   浏览:87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沙市城市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暂行办法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长沙市城市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暂行办法

长沙市人民政府令

第64号

《长沙市城市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暂行办法》经市人民政府反复研究后已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市 长 谭仲池

二000年三月十六日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规范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活动,确保户外广告位置使用的公开、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长沙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场地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的拍卖。


第三条 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的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负责本办法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商、规划、城管、监察、公安、法制、物价、财政、建委、交通、民政、园林、市政、绿化、环卫、公用事业、环路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全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规划的实施;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拆除擅自设立的或过期的广告;监察部门对拍卖工作实施监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公物拍卖行具体承办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的拍卖工作,拍卖活动应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第六条 下列属于政府产权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应列入拍卖范围:
(一)城市道路两侧及上方;
(二)城市广场;
(三)公共建(构)筑物及桥梁;
(四)城市电杆、灯杆;
(五)公共汽车站台、公用电话亭;
(六)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
(七)行政区域内的高速公路两侧;
(八)捐建的各类公用设施(捐建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九)其他公用设施、公共场地
第七条 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确定每次拍卖的具体广告位置。


第八条 每个广告位置的拍卖底价由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勘测审核后确定。广告位置、形式、规格、使用期限、底价组成等有关事项在拍卖前应告知竟买人。


第九条 通过拍卖取得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使用期满后,由市政府收回,重新拍卖广告位置使用权不得擅自转让。需要转让的须报户外广告领导小组审批同意。
拆迁通过拍卖程序设置的户外广告或收回已拍卖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应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条 凡使用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拍卖范围的广告位置的现有各类户外广告,到期后一律不再续展;未明确有效期的,塔式广告为5年,其他广告为3年,从批准之日起计算;未经依法批准而擅自设立或超过审批期限的户外广告依法拆除。


第十一条 申请参加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竞买,应向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下列有效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一)营业执照;
(二)广告经营许可证;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提交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四)经办人身份证;
(五)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第十二条 经审查合格的竞买人应持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给的竞买通知书到拍卖行办理手续,交纳保证金后,方可参加竞买活动。


第十三条 拍卖成交的,买卖人与拍卖行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并办理交款手续。


第十四条 买卖人申请发布广告时应提交《拍卖成交确认书》和成交金额交讫收据,并按《长沙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广告发布审批手续。
发布广告还应当遵守广告管理法律、法规,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所得收入,在扣除拍卖过程中所需得必要费用和佣金后,全部上缴市财政专户,由市政府根据 城市建设、维护、管理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
拍卖委托经营单位产权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的收益,原则上全部返回该单位。
拍卖非政府产权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由市政府从拍卖所得中给予拍卖单位适当补偿。
捐建的项目,捐赠人要求补偿的按捐建合同办理。


第十六条 经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确定不拍卖的政府产权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由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体讨论,联合审批,按规定标准统一收取广告场地使用费上缴市财政;审批委托经营单位产权的户外广告,广告场地使用费由该单位直接收取。广告设置涉及的绿化补偿及市政破路等费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收取后,按实核拨相关单位。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户外广告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对已纳入拍卖范围的户外广告位置擅自审批使用的;
(二)已经拍卖成交,仍阻止买受人使用的;
(三)应联合审批而擅自审批的;
(四)擅自收取广告场地费和违法收取有关费用的。


第十八条 参入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工作的人员应严守纪律、秉公办事,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张生贵:遇到纠纷怎么办之律师谈企业改制维权

企业改制工作主要参与方有工商、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以股份制改造、产权出售、售租、售股、售赊结合、抵债返租、挂帐建新、建新租旧等形式进行。企业改制工作亟待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企业改制不规范,清产核资不严格,审计评估把关不严,转让拍卖公开性不够,有的地方改制关系理不顺,层层牵制,加之配套措施不到位,改制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法律角度来分析,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企业改制后企业财产是公有财产还是业主的个人财产,如何确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公共成分;二是企业改制前的债务如何落实,改制中遗漏的债务、潜在的债务如何处理,如评估不实,购买者是否承担超出部分的债务;三是如何理顺新、旧企业的关系,确定改制企业的主体资格;四是承包、租赁未到期的企业改制,如何终止承包、租赁合同,能否强行终止,对承包、租赁期间的资产如何处理;五是如何防止公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六是如何做到既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依法维护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发生劳动争议如何解决。
具体法律问题:
(一)关于改制企业财产性质: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带有私人经济成分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等。企业改制打破了财产的所有制界限,实现了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的财产性质就需要重新界定。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公司制改造,进行兼并、联合的,不改变其所有制性质,企业资产仍属公有财产;
对乡镇企业和市、县属小企业,以产权拍卖整体出售为个人购买的,就改变了其所有制性质,企业资产转变为购买者的个人财产;
对以售租结合、抵债还租、挂帐建新、建新租旧等形式改制的,原老企业的资产性质不变,仍为公有财产,经营者使用老企业的资产仍属租用性质,负有保值增值的义务;
对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改制的,就发生了国有财产、国有与集体、国有与私营、国有与个人财产、国有与外资相混合的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9年11月6 日《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股份制企业中经手的管理财产的人员”,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这就在实际上确认混合财产可视为公有财产,但能否视为公有财产,根据十五大报告,主要看这些财产是由谁来管理、使用和支配,即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因为“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混合财产,只要公有财产部分达到控股的,其所有财产就是公有财产,反之就是私人财产。因此,企业改制并不影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企业改制过程不是私有化的过程,由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或由个人出资购买集体、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同时,企业改制后,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有财产、或公有财产控股的混合财产,即构成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应结合刑法第93条有关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殊主体的规定,以贪污罪来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于债权、债务的处理:
企业改制中对债务的处理上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处理债务不经债权人同意;有的债务转移手续不完备;有的借改制之机逃避债务;致使债务悬空。
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改制中要积极同债权人和债务人取得联系,在取得债权人同意的基础上,依法办好有关转让手续,以避免留下后遗症和不必要的纠纷。对债务的落实,可根据改制形式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企业兼并、联合的,由兼并、联合后的企业承担被兼并、联合前企业的债务;
企业分立的,坚持债随物走的原则,按照资产的合理分流分配债务,并订立明确的债务转移协议;
企业出售的,购买企业的净资产,应由购买者承担企业的债权债务;购买企业总资产的,应由出售方用产权转让的收入偿还债务;
资不抵债企业出让时,采取抵债反租形式的,原企业的债务已用其资产抵偿给债权人,故债务已冲销;采用挂帐建新,建新租旧形式的,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可用新企业上交的租金、规费、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返还部分,偿还债务;对政府无偿送养给个人,约定几年时间偿还债务,这个方式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如果债权人起诉,企业仍无法偿还的,政府将成为债务的承担者,因为政府是依职权将企业“送”或“卖”出去的;对改制中政府将企业债务揽归政府名下,由政府承担的,只能视为政府自愿接受债务,由其承担,这将直接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影响企业的信用度,在今后的改制中,要切实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
财产已进行贷款抵押的企业被转让或拍卖时,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必要时由改制企业与银行重新办理贷款合同和抵押、保证手续,不得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擅自拍卖、转让,如抵押权人愿意接受转让或购买,应保证其优先购买权。要依法处理遗留的债务纠纷,保护善意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改制中评估不实的处理。高估企业资产,资产接受人拒绝清偿超过接受资产值以外债务的,如果原资产没有改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重新评估,明确企业接受人只能在实际接受财产的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低估企业资产而导致剩余债务得不到落实的,重新评估,由资产接受人承担清偿责任。评估机构应按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2月31日《关于验资单位对多个案件债权人损失应如何承担责任的批复》第一项:“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不实的验资报告,公司资不抵债的,该验资单位应当对公司债务在验资报告中不实部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改制中遗漏债务的处理。
遗漏债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进行资产评估时遗漏债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债务遗漏。如某建筑公司清产核资时未将贷款的利息计算在内,企业拍卖后,从借款之日到拍卖之日的利息就属遗漏债务。从调查的情况看,造成这种遗漏主要是因被改制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上存在漏洞,改制审计只限于帐面审计,改制工作粗糙,核定企业债务不细、不严所致。二是被改制企业注册资金不到位或其开办单位抽逃资金所遗漏的债务。对这种所遗漏的债务,不能由改制后企业承担。其债务因注册资金不到位或抽逃注册资金的,原开办单位要在其不到位资金或抽逃资金范围内承担。
对企业隐形债务的处理。隐形债务主要是指在企业改制中由于客观原因,其债务尚未出现或尚未预见到,而随情势的变化而出现的债务。隐形债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原企业对外提供担保的隐形债务。在企业改制中,对原企业提供担保,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一般从原企业帐面中难以反映出来。债权人提起诉讼,才发现而形成的隐形债务。对这种债务在处理上,如果企业在转制时,被兼并、联合的,原企业的担保责任应由兼并、联合后的企业承担;整体出售的,应由出售方从出售所得中承担担保责任,如出售所得为政府国资部门接受,则由国资部门从接受所得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如采取其它形式转制的,则以债随物走的原则,由接受资产方从接受财产的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二是挂靠单位的隐形债务。企业改制后,在挂靠企业无力承担时,被挂靠单位应承担连带责任,被挂靠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也可能因有过错而成为共同被告。三是特殊的侵权损害之债。因企业法人和工作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由于过错给他人造成损害而在改制时才发现而引的损害赔偿之债;因原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而引起的损害赔偿之债。对这类因侵权损害所形成的隐形债务,处理原则与因担保所形成的隐形债务相同。
关于改制企业的主体资格:
新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由于新企业是在老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改制中,旧企业的债权债务均以一定的形式由新企业来承担,因而,理顺新、旧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新、旧企业之间的主体资格,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确定在涉讼时的被告资格和民事责任的承担。我们认为,改制企业的主体资格不能按一般债务案件处理,应本着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支持改制企业迅速发展,增强还债能力的原则,合理确定。
兼并企业的主体资格。企业兼并主要包括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吸收股份式、控股式四种,因兼并形式不同,兼并企业的主体资格也不同。以承担债务式兼并的,其对外债务应由兼并企业承担,兼并企业具有被告资格;以购买式、吸收股份式、控股式兼并的,由兼并企业在兼并财产范围内承担债务,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为共同被告。2.企业分立、合并后的主体资格。根据《民法通则》第44条的规定,因企业合并前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合并企业具有主体资格;企业分立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由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当事人,其债务由分立企业承担按份的民事责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企业借改制之机,企图通过企业分立的方式逃避债务。一是采取剥离经营的,即原企业名称依然存在,利用原企业的人员、设备、技术重新组建新企业,老企业的债务仍由老企业承担的方式。对此,应认定为企业分立,将分立后的几个法人作为共同被告,共同承担民事责任。二是采取“挂帐建新”方式改制,由于债务仍挂在原企业帐上,故原企业作为第一被告是必然的,如新企业是用赊购的方式取得原企业资产的,可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5条、第300条的规定处理,即将新企业作案外人处理,必要时可对新企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新企业是直接用原企业资产组建的,可比照企业分立处理,将新企业列为共同被告。三是采取建新租旧方式,由于原企业仍然存在,故原企业应作为案件的被告。而新企业租赁了原企业的资产,故对原企业负有一定的义务即给付租金、租赁期后返还租赁物,故可根据《最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5条、第300条的规定处理。但租金和租赁时间明显不合理,四是采取抵债返租方式改制。实际处理中,如原企业存在,可以原企业为被告,在执行中执行已被原企业处理的资产;如原企业不存在,可列作出决定的企业主管部门为被告,在执行中执行已被处理的原企业的资产。
出售企业的主体资格。出售企业是一种买卖关系,但又不是普通的买卖关系,已涉及到老企业的债权、债务处理。因此,在确定买卖行为的效力和购买者的主体资格时不能一概而论,应充分考虑改制工作的实际,不能过于严苛。只要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一般不能确认买卖合同无效,不能直接确认由购买者承担还债责任。只要对原企业债务作了合理分割,购买者又愿意承担债务的,一般应认定债务转移行为有效,购买者即承担还债责任。对于在出卖时,债务没有落实,或落实悬空,而应由出售人承担而出售人被注销的,由接受被卖企业价款所得者在接受范围内承担债务。
股份合作企业的主体资格。如果原国有资产已转换成国有股,保留在股份合作企业中的,由股份合作制企业用国有股及股息还债;如果未转换成国有股但保留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由其占有、使用的,由该股份合作制企业承担清偿责任;如果既未转换成国有股,又未被股份合作制企业占有使用的,其资产损耗或流失的,由股份合作制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承担清偿责任。5.对遗漏债务和隐形债务的主体资格前文已述及,不再赘述。
关于承包、租赁企业的改制
一种情况是承包者(承租者)在经营期间,有《企业经营条例》第20条和《企业租赁条例》第20条规定的违约行为,发包方和出租方可单方面解除合同。另一种情况是在改制前合同能得到正确履行,没有违约行为发生,可依据《民法通则》有关“情势变更”的原则,在和承租人、承包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后终止合同。二要正确处理承包、租赁期间的增溢资产。承包人、承租人在经营期间为追求利润,实现高效益,对原承租、承包的资产进行更新和改造,解除合同时,其所交付的资产往往大于承包、租赁资产,增溢部分的财产应界定为承租、承包人的经营利润,并予以返还。三要依法保护承包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因为企业的原经营者对原企业的情况比较熟悉,同等条件下更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故在企业出售时,在同等条件下,原经营者有优先购买权,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地方政府感情用事,片面强调保护其优先购买权,在竞买者之间,不按竞价的高低,一味支持原经营者,使购买者与出让方产生矛盾,使改制工作不能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关于职工权益保护:
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及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是改制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的热点。暂时不能上岗的内部待岗,不得推向社会,并对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障、社会保障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为解决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便于改制工作中具体操作。改制企业普遍面临生产力不足和人员富余的矛盾,在迫于改制人员分流的要求下,改制时均能公然接受,但改制后就很难保证业主因人员富余、成本增强而不变相让职工下岗。一要正确认识企业和职工的关系。企业转民营后,职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其理由是:在企业内部,职工是通过与业主签订合同的形式来规范自己与企业的关系,其实质是劳动者本人对自己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让渡,而使用权的让渡并不影响劳动者参与对其在劳动成果的创造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的民主权利。企业改制后,根据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必须建立民主管理职权。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里,入股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的联合,职工既可以行使劳动权,又可以行使股权,既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又可以参与分红,不存在雇佣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清除这种错误认识,否则就会直接影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引起职工和企业主之间的对立,不利于改制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对待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职工的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要承担解决职工就业的义务,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用多少职工,用什么样的职工,这是企业用工自主权的体现。尤其是企业改制后,产权明晰,企业自主性更强,原有劳动制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改制工作的要求,人浮于事、人员富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胜劣汰必将产生严重撞击。要规范劳动合同,加大管理力度。劳动管理部门要依据劳动法,积极参与改制工作,认真督促改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合同签订率,并认真审查劳动合同,看其有无违反劳动法而附加条件逼使职工就范的条款。要认真准确地处理劳动争议纠纷。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职工与企业之间的争议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陕西省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工作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军区


陕西省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工作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军区

(一)军事设施范围的限定
1、军事设施范围的限定为“国家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场地和设备”。具体应列入的建筑、场地和设备,按《军事设施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办理。
2、权属军队或归军队使用、管理,但不是国家直接用于军事目的,无军事保密意义的设施,如部队的农副业生产基地、厂矿、宾馆、招待所、营区以外的家属居住区、幼儿园等生产生活设施,都不应划在军事设施范围之内。
(二)军事设施的保护类型
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需要和使用效能的要求,其保护类型分为军事禁区(含安全控制范围)、军事管理区和没有划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
军事禁区,则指国家采取特殊措施重点保护的军事设施区域。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是根据保护军事禁区内军事设施的要求,在军事禁区外围划定的必须采取安全控制措施的区域。
军事管理区,是指国家采取严格措施予以保护的军事设施区域。
没有划入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主要是已封闭伪装的、散在的、点线状的军事设施。
(三)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划分标准
1、下列军事设施应当划为军事禁区:
省、军级以上的指挥防护工程;
战略导弹作战、试验、训练、储存基地及其指挥、技术保障工程;
核武器和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武器试验、储存基地;
总部、大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直接管理的通信枢纽,重要技侦基地、侦测台站;
飞机洞库;
军用大型军械、弹药、油料、爆破材料化学燃料仓库。
2、下列军事设施应当划为军事管理区(其中已划为军事禁区的除外):
有部队驻守或由部队管理的设防地域;
团以上部队机关(含科研、设计、教学单位)和导弹营区;
军用机场;
地空导弹和高炮、雷达、观通阵地;
常规武器试验基地;
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固定台站,以及土地使用权属军队的天线场;
团以上部队的靶场、训练场;
部队办理的固定油管线泵站;
军用仓库。

3、下列军事禁区应当在其外围划定安全控制范围:
军事禁区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军事设施安全保密需要的,如弹药库;
军事禁区内军事设施具有重大危险因素的,如弹药库、油库;
军事禁区内军事设施有防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特殊技术要求的。
4、战略、战役地位重要,军事设施比较密集的地域,可以将整个地域划为安全控制范围。
(四)具体划定对象的确定
军事禁区(含安全控制范围)、军事管理区等具体划定对象的确定,由使用、管理军事设施的团以上单位提出初步意见,经所在军级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统一报省军区核查、汇总,最后由兰州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批准确定。在办理过程中,各级应严格按照规
定的划分标准,根据所属军事设施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合理确定划定对象,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凡在军事设施限定范围之内、符合上述划分标准的每处设施,原则上都应分别划定一种相应的保护区域。
2、当两个以上同一类型的划定对象相邻时,属于同一单位的,一般划一个保护区域;属于不同单位的,可分别划区;其外围还需要设安全控制范围的,由双方协商后共同划定一个范围。
3、当一个营区内有数个需要列为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的对象时,可分片、分点划定,但要合并成为一个军事禁区、一个军事管理区。
4、当军事禁区位于军事管理区内,且该管理区的范围已能基本满足军事禁区安全控制范围要求时,禁区外围不设安全控制范围。
5、当军事禁区位于地域性安全控制范围时,其外围一般不再设安全控制范围。
二、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范围
(一)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范围
1、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范围的划定或调整,应当在确保军事设施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2、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范围的划定或者扩大,需要征用土地、林地、草原、水面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3、军事禁区(不含空中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范围,一般应同房地产管理范围相一致。对于按规定必须划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但又没有房地产或房地产范围不能满足安全保密要求而需要适当扩大的,由军事设施权属单位或管理单位,在商得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的基
础上,逐级上报兰州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依法办理。
4、在划定具体范围中,涉及房地产权属纠纷问题,确实难以避开而且意见分歧较大,且一时难以解决的,应当在确保军事设施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的前提下,暂按历史形成的双方实际管理范围划定。
(二)安全控制区的范围
1、军事禁区的外围需要划定安全控制范围的,应根据军事禁区内军事设施的性质、国家军用技术标准、保密以及防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的技术要求、地形和保障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等情况确定。其具体范围,必须满足军事设施安全保密、使用效能的最低要求;有特殊保护要
求的战略导弹工程和核武器试验基地等军事设施,其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征得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可适当扩大。
2、战略、战役地位重要,军事设施比较密集的地域,需要划定安全控制范围的,应根据战略、战役的需要,设防体系、军事设施群的分布以及当地的地形等情况确定。为了支持当地发展经济,其范围应根据保护军事设施的需要,尽量控制最小地域。范围较大的必要时可指定允许外国
人、外籍华人、华侨、港澳台人员通行的道路,但其不得在该区域内停留或从事其他固定性活动。
3、安全控制范围内的土地和土地附着物,原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
三、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划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省境内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划定工作,在兰州军区和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负责协调承办,按照行政区划,分片组织实施。
军队方面由省军区牵头,驻军单位需要与人民政府协商的事宜,由军分区、人武部负责协调。个别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由省军区报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二)划定工作的方法步骤
全省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划定工作,从1991年2月至1992年1月底前完成。工作步骤大体分为组织准备、现场划定、组织审批及制定管理措施三个阶段:
1、组织准备阶段。1991年2月至5月底。
由军分区和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召开当地驻军团以上单位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做好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安排本地区内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划定工作。对各县(市)区域内的划定工作,由驻军团以上单位和县(市)人民政府,在认真
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并按隶属关系经各集团军(陆军学院),兰州军区司、政、后主管业务部门和各军兵种、军委各总部、国防科工委、武警总部主管业务部门同意汇总后,于1991年3月底前,报各军分区和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同时报送省军事设施保护
委员会。
各军分区和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经过汇总和认真审查,于1991年5月底前,将辖区内列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等具体划定对象和范围,报省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
2、现地划定阶段。1991年6月至9月15日前。
各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军分区,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的具体部署,组织军地有关单位分片、逐处划定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具体范围。
3、组织审批及制定管理措施阶段。1991年10月至1992年1月15日前。

省军区同省政府主管部门,汇总、审查各军分区、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上报的划定资料和初审报告,提出具体审批意见后,报兰州军区和省人民政府共同审批。
(三)勘界设标的有关问题
1、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后,各地要按照划定范围,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修筑围墙、设置铁丝网或界线标志,由军队安排经费并负责完成。
2、在安全控制范围外沿要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安全控制范围的标志牌,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统一样式,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制作,其设置地点,由当地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军事设施管理单位商定,于1992年6月底前设置完毕。
3、各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管理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要针对本地区军事设施的具体情况,共同商定管理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没有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由省军区报省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各军分区应及时将每阶段的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及时上报省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四)其他有关问题
1、《军事设施保护法》施行前经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划定的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凡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一致的,不再重新划定,但必须将划定情况与新划定保护区域的资料一起上报。
2、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撤销或者变更,此后新建军事设施保护区域的划定和已划定军事设施保护区域范围的调整,分别按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的划分标准、范围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及时办理。
3、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后,有关外国人到非开放地区活动,增辟开放地区、路线(航线),调整开放地区类别等事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未颁发新的规定前,仍按现行的规定办理。
四、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工作的要求
(一)划定军事设施保护区域是军队和地方的共同任务,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全面有效地保护军事设施,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具有深远意义。
(二)划定军事设施保护区域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驻军要周密组织,通力合作。军地双方要认真贯彻军事设施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划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军事单位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军事设施的有关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各
军分区作为联系军队和地方的桥梁,要积极发挥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国防观念和保密观念,积极协助部队做好划定工作。
(三)划定具体范围时,各军分区要组织地方和驻军有关单位实地察看,逐点商定,必要时进行技术测试。遇有不同意见时,都要从大局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协商,互谅互让,妥善处理。对有些地区军事设施保护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开放旅游存在的矛盾,应当在确保军事设施安全
保密和使用效能的前提下,统筹兼顾,认真协调解决。
五、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报送划定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
报送划定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每一处军事设施的名称、代号、性质、位置、面积、安全保密要求、拟划定类型、范围及要说明的其他问题等情况,并附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平面图,逐一标明拟划定保护区域的范围界线,拟设置标志牌的位置和数量;军事设施多的地区还要有总的情况说
明和总体情况图。
每处军事设施的报送内容,可参照样表之一的要求填报。现就其中有关项目说明如下:
1、“位置”。“方位”一栏,要填明该军事设施的概略方位,如:“××县城南偏东6公里××村”;“所在地点”一栏,要填明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如“××县××乡××村东侧”或“××市××区××大街××号”;“地理座标”一栏,要先填
明座标点,如:“中心点座标”、“一号坑道口座标”。
2、“面积”。通常为基地面积,单位为亩。
3、“权属单位”。要填明军事设施的权属单位,即归哪个系统或大单位所有,如“总参三部”、“总后司令部”。
4、“管理单位”要填明负责管理该军事设施的具体部(分)队。
5、“拟划定类型”。要填明拟划定的具体类型,如:“军事禁区,其外围设安全控制范围”;地域性的安全控制范围,要先分表列明拟划入的各个军事设施情况。
6、“拟划定范围”。要填明是否与房地产管理范围相一致等情况,有明确界限的尽量用文字表述,不便表达的可注明“详见附图”。
7、附图。用大比例尺(1∶1万-1∶5万)地形图标明位置和大致范围,并用平面图标明具体范围(军事设施和保护区域的范围可用不同颜色区分清楚)。大单位的总体情况图,可用1∶5万-1∶10万地形图,按行政区划分几块标绘。

(二)确定具体划定对象的情况报告
各军分区和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汇总、审查各单位划定意见后,将辖区内列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等具体划定对象报省军区,除文字报告部分外,要分别按行政区划、军事系统,列明各地区、各军事单位申报和对其审查的总体情况,并附确定具体划定对象报告表(见样表之二),
填写时,表头的“单位”要填写大单位;“管理单位”要填写某个军事设施的具体管理单位;“所在位置”要填明行政区划,如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审报划定类型”填写有关大单位提出的拟划定类型;还有其他的注明的问题时,填入说明栏内。
(三)现场划定后的审批和办理手续问题
原则上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具体审批报告及附件的内容及签署程序(见样表三),审批结果表一式三份上报。
(四)安全警戒标志牌样式
材料:钢筋水泥混凝土浇注或木质
颜色:白底黑字
文字:用中、英文字书写
内容:游人止步(NO AND IT TANCE)
落款:××省××县(市、区)人民政府
尺寸:见示意图附:
安全警戒标志牌参考样式示意图;
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意见表(样表之一);
确定具体划定对象报告表(样表之二);
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审批表(样表之三)。

安全警戒标志牌参考样式示意图

──┐ ───┐
│ │
│ │5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cm│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民政府立 ││ │
│ ─┴─└┬──┬┬───────────┬─┘│ │
│ │ ││ │ │ │
2.75m ├──┼┼── 35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cm
│ │ ││ 埋地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cm
│ 1.2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事设施保护区域划定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绘图员: │
└──────────────────────┘

说 明
1、此表须用碳素墨水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或打印)。
2、纠纷详细情况可加页、附图随表上报。
3、各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审议栏内承办人须两人签字。
4、军事设施编号由自治区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负责填写。

┌──────────┬────────────┬──┬──────────┐
│军事设施管理单位名称│ │代号│ │
├──────┬───┴────────┬───┴──┼──────────┤
│▲ 落 编 号 │ │面积M2/亩│ │
├──────┼────────────┴────┬─┼──────────┤
│管理单位地址│ │图│位置图 │
├──────┼─────────────────┤幅├──────────┤
│设施所在地 │ │号│平面图 │
├──────┼──────────────┬──┴─┼──────────┤
│规 定 类 型 │ │设施性质│ │
├──────┼─┬────────────┴─┬─┬┴──────────┤
│设施中心座标│X│ │Y│ │
├─┬────┴─┴──────────────┴─┴───────────┤
│四│ │
│ ├───────────────────────────────────┤
│至│ │
│ ├───────────────────────────────────┤
│界│ │
│ ├───────────────────────────────────┤
│线│ │
├─┼───────────────────────────────────┤
│土│ │
│地│ │
│来│ │
│源│ │
├─┴────┬──────┬────┬──────┬────┬──────┤
│土地使用证号│ │发证机关│ │领证时间│ │
├─┬────┴─┬────┴────┴───┬──┼────┴──────┤
│权│ 手续齐全 │ │证明│ │
│属│(M2/亩)│ │文件│ │
│ ├──────┼─────────────┼──┼───────────┤
│情│ 手续不全 │ │ 原 │ │
│况│(M2/亩)│ │ 因 │ │
├─┼──────┼─────────────┴──┴───────────┤
│纠│ 纠纷单位 │ │
│ │ ├────────────────────────────┤
│纷│(M2/亩)│ │
│ ├──────┼────────────────────────────┤
│情│ 原 因 │ │
│ ├──────┼────────────────────────────┤
│况│ 处理意见 │ │
└─┴──────┴────────────────────────────┘

(样表三)
┌──┬─────────────────────────────┐
│军理│ │
│事单│ │
│设位│ │
│施意│ │
│管见│ 承办人: 盖章 年 月 日│
├──┼─────────────────────────────┤
│县府│ │
│市审│ │
│人定│ │
│民意│ │
│政见│ 承办人: 盖章 年 月 日│
├──┼─────────────────────────────┤
│地委│ │
│市员│ │
│军会│ │
│事审│ │
│设查│ │
│施意│ │
│保见│ │
│护 │ 承办人: 盖章 年 月 日│
└──┴─────────────────────────────┘

(样表之三封面)
编 号




军 事 设 施 保 护 区 域 划 定 审 批 表



军事设施名称:
保护区域类型:
申 报 单 位:
时 间:


单 位: (样表之二)
┌──────┬────┬────┬───┬─────┬────────┬────┐
│军事设施名称│ │ │申报划│省军区审定│兰州军区批准确定│ │
│ (代号) │所在位置│管理单位│定类型│ 意 见 │ 结 果 │ 说 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表之二封面) 编 号


确 定 具 体 划 定 对 象 报 告 表

(××省行政区划内)





× × 省 军 区

一九九 年 月 日



军 事 设 施 保 护 区 域 划 定 意 见 表
(样表之一)
┌─┬─────────────┬─┬──────────────────┐
│ │名 称: │ │拟划定保护类型: │
│ ├─────────────┤ │ │
│ │代 号: │ │ │
│ ├─────────────┤ │ │
│军│性 质: │ │ │
│ ├─┬───────────┤ │ │
│ │位│方 位: │划├──────────────────┤
│事│ ├───────────┤ │拟划定范围: │
│ │ │所在地点: │ │ │
│ │ ├───────────┤定│ │
│设│置│地理座标: │ │ │
│ ├─┴───────────┤ │ │
│ │面 积: │意│ │
│施├─────────────┤ ├──────────────────┤
│ │权 属 单 位: │ │拟设置标志牌数量: │
│ ├─────────────┤见├──────────────────┤
│情│管 理 单 位: │ │拟采取的管理办法和安全保密措施: │
│ ├─────────────┤ │ │
│ │ │ │ │
│况│安 全 保 密 │ │ │
│ │ │ │ │
│ │要 求: │ │ │
│ │ │ │ │
├─┴─────────────┴─┴──────────────────┤
│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
│ │
│ │
│ │
└────────────────────────────────────┘

(样表之一封面)
编 号



军 事 设 施 保 护 区 域 划 定 意 见 表




军事设施名称:
保护区域类型:
申 报 单 位:
时 间:







1991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