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20:56:31   浏览:80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199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来往我国港口的外轮和远洋国轮日益增加,港口船用物料、伙食的供应工作日趋繁重。对于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国务院十分重视,并有过明确规定。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插手经营,港口的供应工作出现了价格混乱、外汇流失等问题,
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做好港口的供应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做好船用物资的供应工作,接待好中外船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为此,各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通力合作,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对中外船舶所需物资的供应是一项涉外工作,必须适当集中。除商业系统的外轮供应公司(以下简称外轮供应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公司)供应站(公司)外,其他任何非指定供应单位(包括口岸的各种劳务性公司)和个人不得从事中外船舶的物料和伙食供
应工作。
三、外轮供应公司经过几十年建设,已具备相当的人力、物力基础和供应工作经验,今后在港口中外船舶所需物资的供应工作中,仍应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外轮供应公司要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供应工作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和远洋运输事业发展的
需要。
四、中远公司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港开展的物料、伙食供应和在国外的中远船舶托带业务,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远公司可在这五大港口继续开展物料、伙食供应和托带业务,但范围只限于中远系统船舶。连云港、湛江、秦皇岛等其他港口是否开展
伙食供应工作,应视中远船队发展情况,由国家计委牵头,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五、外轮供应公司和中远公司供应站(公司)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物价、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在业务上要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共同搞好港口船舶供应工作。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应按有关规定,积极认真地做好港口国际运输船舶的各项服务工作。
六、各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港口管理措施,对港区物资供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要加强对进港人员、车辆及港口作业船舶的管理,坚决打击和取缔外汇黑市、卖淫嫖娼和非法经营等违法活动,触犯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秀城区关于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秀城区关于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嘉政办发[2004]15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了乡村康庄工程实施步伐,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市除嘉善县外,其他县(市、区)可以率先达到省交通厅提出的“双百”目标,走在全省前列。为进一步加强建成后的乡村康庄工程道路的养护和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康庄工程道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秀城区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明确了乡村道路的管理机构、职责和养护经费筹措,对全市乡村康庄工程道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具有推广借鉴作用。现将秀城区政府《关于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订乡村康庄工程道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养护机制,切实加强对乡村康庄工程道路的养护管理。同时,要加强对沿线群众的安全教育,确保道路安全和畅通。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关于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管理工作的
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试行)
(秀城区政府 2004年11月9日)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安全和养护管理工作,实现城乡交通的安全、便捷和畅通。
  实施范围:各镇、东栅街道经区交通、公安交警部门验收认定或认可的镇村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即镇村公路(下简称镇村公路)。其他通村公路、村组公路可由各镇、东栅街道参照执行。
领导机构:各镇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各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政法、交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交管站、城管中队、交警中队(警组)负责人为成员。
  经费保障:通过考核,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将公路养护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同区级养护经费的下拨及各警组工作实绩奖励相结合,不足部分由各镇、东栅街道予以补足。
  交通工具:区财政定额补助各镇、东栅街道5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交通警组的巡逻勘察和公路养护管理巡查车。
  宣传教育: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镇村两级交通安全宣传,帮助所有村民逐步建立起交通安全和爱护公路设施的自觉意识。
  一、建立城乡一体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东栅街道暂不实施)
  (一)人员: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向各镇派驻交通警组。每个警组配备两名民警,由区公安分局在现有编制内调剂落实;每个警组再由区交警大队统一招聘3-5名协警(含内勤一名),组成城乡一体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专业队伍。
  (二)经费:每个警组一次性开办经费为20万元,区和镇各承担50%;每个协警人头经费每年2万元由各镇承担;各园区道路由园区管委会出资0.5万元/公里·年支付给区交警大队委托镇警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三)装备:各警组装备二轮摩托车两辆、对讲机四部、手持测速器及电脑各一台。
  (四)办公:各警组与各镇派出所合用办公场所,办公用房由各镇协调解决。
  (五)收支:区财政将各警组工作实绩实行按镇单独核算,支出由区交警大队统一管理。
  二、加强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
  (一)经费保障:以各镇、东栅街道自筹解决为主,区视上年度综合考评情况对镇村公路以奖代补的形式下拨各镇、东栅街道包干使用,其中管理经费支出不高于30%。
  (二)职责分工:
  1.区交通局职责:区路政大队招聘3名路政协管员,人头经费每年2万元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交通局负责全区镇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订镇村公路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标准,明确专职养护管理工作人员及路政协管员的工作职责,组织对镇(街道)养护和路政管理人员的上岗培训、业务培训及考核。与镇村公路建设单位共同努力尽可能缩短公路建成后的验收周期,尽早开放交通。
  2.各镇、东栅街道职责:
  (1)建设管理:在镇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同步设置标志标线、护栏、界碑、测桩、里程碑等公路安全设施及同步实施绿化工程、公交车停靠站(点)、回车场等设施。
  (2)养护和路政管理:明确各镇、东栅街道交管站为镇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单位,负责大、中修工程实施和日常养护管理;明确各镇、东栅街道交管站为镇村公路路政管理协管单位,负责辖区内镇村公路的路政巡查,发现路政违法案件,报区路政大队依法处理。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落实1-2名专职人员为路政协管员和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现有人员不足的应按照要求配备。
  (3)验收管理:镇村公路建成时,应同步完善验收的各项条件,并及时报请区交通局组织验收,未经验收通过的镇村公路不得开放交通。
  3.行政村职责由各镇、东栅街道自行确定后同步实施。
  三、综合考核奖励
  原则:将公路养护管理和交通安全同区级养护经费的下拨及各警组工作实绩奖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建设、养护、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好路、护好路,保障交通安全。具体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详见附表(《城乡一体化道路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表》),具体考核工作由区公安分局和区交通局实施。
  考核奖励:综合得分前两位的奖励各警组工作实绩的70%和养护管理路政协管包干经费3000元/公里·年;综合得分三、四名的奖励各警组工作实绩的60%和养护管理路政协管包干经费2500元/公里·年;综合得分后两位的奖励各警组工作实绩的50%和养护管理路政协管包干经费2000元/公里·年(注:东栅街道的安全管理考评分以五镇平均分计算,其警组安全工作考核奖励款项为零)。
  四、其他
  1.本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试行。
  2.本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由区公安分局和区交通局负责解释。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

(2000年7月17日 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以下简称中介活动)系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条所称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的活动。
本办法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境外就业的中介活动,以及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
第三条公安部归口管理全国的中介活动。地方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要求,负责对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和中介活动的业务管理、监督、检查。中介机构设置的数量和分布应当与因私出入境活动的情况相适应。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对中介活动的市场管理。
第四条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规范服务、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二章中介机构的设立
第五条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向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公安机关资格认定后报公安部备案。获得资格认定的,由省级公安机关颁发有效期为五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申请机构凭《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向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
(二)法定代表人应当是具有境内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符合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
(三)有熟悉我国和相关国家出入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五名;主要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其中应当有具备专业资格的外语、法律、财会人员;
(四)已建立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员;
(五)与外国相关出入境服务机构已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直接签署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合作协议。
第七条申请《经营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填写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的简历和有关身份、资格证明;
(三)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直接签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中、外文本),以及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签约方的合法资格证明;
(四)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企业章程;
(六)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
(七)拟开展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八)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
第八条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认定工作。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由省级公安机关将申请材料(副本)连同资格认定报告一并报公安部备案。不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由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及时通知并连同申请材料退还申请机构。
第九条境外机构、个人以及外国驻华机构申请《经营许可证》的,不予受理。
第三章中介机构的经营
第十条中介机构可以为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从事其他非公务活动的人员提供以下服务:
(一)国内外出入境信息介绍;
(二)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前往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咨询;
(三)与相关国家出入境服务机构沟通联系或者合作,为服务对象合法入境前往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四)指导、协助服务对象合法申办前往国签证;
(五)相关材料的文字翻译;
(六)对服务对象进行相关国家语言、生活常识、技能培训;
(七)服务对象的境外安排和接待;
(八)主管机关许可的其他相关业务。
第十一条中介机构应当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开展中介活动。
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手续,并交存备用金。
第十二条中介机构不得以承包或者转包等形式开展中介活动,不得委托未经批准的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理中介活动业务。
第十三条中介机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与其服务对象签订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式样应当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中介机构改变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换领《经营许可证》。其中涉及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变更名称的证明文件。
中介机构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其中,经公安机关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新的《经营许可证》。
中介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变更的,应当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中介机构发布有关出入境中介活动广告,必须经中介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中介机构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签署的新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应当报请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确认,该确认为中介机构申请发布出入境中介服务广告的必要证明。
第十七条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当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
第十八条《经营许可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年度审核要求,于每年度1月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提交《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年度审核表》、上一年度经营情况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并由省级公安机关进行年度审核。
省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每年的2月底以前完成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年度审核并将结果报告公安部,同时将通过和不予通过《经营许可证》年度审核的中介机构名单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中介机构年检时,应当要求中介机构提交《经营许可证》年度审核情况。
第十九条中介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年度审核时不予通过:
(一)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境入境证件,受到刑事或者行政处罚的;
(二)在年度内机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的。
第二十条中介机构应当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90日内,重新申请资格认定。申请要求和资格认定程序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中介机构破产、解散或者终止中介活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提出终止中介活动申请(包括处理善后事宜的措施、期限和留守人员名单),缴还《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二条中介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公安机关注销其《经营许可证》并报公安部备案:
(一)中介机构年度审核不合格或者不按照本办法参加年度审核;
(二)中介机构超过60日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补足备用金的;
(三)依法被取消中介活动经营资格的。
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注销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后要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应当向当地省级公安机关缴销《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中介机构因违反本办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三年内不得从事中介活动。
第四章备用金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五条中介机构应当具有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金。
第二十六条中介机构应当与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签订《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将备用金存入指定国有银行中该中介机构的委托账户。
第二十七条备用金及其利息由公安机关按照《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实行监管。
第二十八条备用金及其利息归中介机构所有,不得用于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以外的用途。中介机构解散、破产、合并或者分立,其备用金及其利息作为中介机构资产的一部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中介机构无力按照仲裁机构的裁决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赔偿,或者无力支付罚款、罚金和对服务对象的赔偿时,可以书面形式向委托监管的公安机关提出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的申请(并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裁决书、处罚文书、判决书、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但所申请数额不得超过备用金总额的50%,并应当在60日内补足备用金。
中介机构拒不支付罚款、罚金,拒不执行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决或者判决的,执行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三十条中介机构被注销《经营许可证》或者终止中介活动业务后,应当在省级报纸登报声明,如90日内未发生针对该机构的投诉或者诉讼,可凭委托监管的公安机关开具的证明,到开户银行领取其备用金及利息。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单位和个人未经资格认定、登记注册擅自开展中介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中介机构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中介机构在中介活动中为他人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境入境证件,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对中介机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未经批准发布中介活动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发布前已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事中介活动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90日内重新申请资格认定和登记注册。
第三十六条省级公安机关适时公布获得资格认定或者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名单。
第三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