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政务公开的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7:39:15   浏览:81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政务公开的实施办法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政务公开的实施办法

金市教综〔2004〕22号


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学校):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县以上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现提出市教育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推行和深化政务公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利于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教育公务员队伍,使教育行政机关更好地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简化环节、方便办事;健全机制、常抓不懈;明确责任、强化监督。
  二、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决定建立市教育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日常办事管理机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应恩民任组长,许璋、吴文飞、徐灵甫、戴玲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基础教育处、职成高教处、审计监察处、教育督导处、机关党委、教育工会等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政务公开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局“政务公开栏”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信息上网等工作;审计监察处负责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工作;人事处负责对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情况的考核等工作。各处室对各自承担的政务公开的事项和内容的真实性、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信息的保密和安全性负全责,在政务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发生调整和变化时,负有及时修改的责任。
  经党组研究决定,直属单位(学校)要建立政务(校务)公开的领导、监督和管理机构,单位的一把手任政务(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监督小组组长由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要求党政工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具体承办、教职员工全员参与。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凡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除涉密事项外,原则上全部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政务公开事项和办事公开事项。
  政务公开事项主要有: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2.教育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3.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4.年度教育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5.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6.政府集中采购项目、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7.学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8.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和物资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9.抵御灾害而接受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10.扶贫、优抚、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11.有关项目审批、指标分配、发证验证、行政收费、行政处罚情况。12.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录用情况。
  办事公开事项主要有:1.教育局的管理职能及调整变动情况。2.下列十项内容的办事依据、要求、程序、时限、经办人员及其办事结果:①大中专师范毕业生(含研究生)就业。②教师职务评审。③人事调配及教师评优、奖励。④学生评优。⑤教育经费管理。⑥教师资格认定。⑦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审批。⑧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复)学手续办理。⑩中小学生赴国(境)外参加夏(冬)令营活动审核。
  教育局机关内部公开事项有: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2.机关财务收支情况。3.机关干部交流、考核情况及其他重要事项。
  根据市委办(2004)38号《金华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见》要求,在直属单位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直属单位政务(校务)公开事项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1.校内:①学校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②干部选拔任用和教师聘用情况。③教师职务评审、聘任。④各类先进、优秀指标的评比条件和评比结果。⑤财务收支情况和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情况。⑥教职员工福利分配情况。2.校外:①学校招生政策、计划、原则,学区划分。②学生就读、转学、休学、借读的条件和办理程序。③学校收费依据、项目、标准;代管费支出和社会捐资款管理使用情况。④基建项目、大宗物品采购招投标情况。⑤食堂管理、财务收支情况。⑥监督投诉电话及受理部门。各单位(学校)要结合以上公开事项,把本单位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服务承诺、违纪违诺的查处办法等修订成本单位的校务公开实施方案,报教育局批准后贯彻实施。
  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要按照本处室(单位)的工作职能,落实办事公开服务项目。把面向群众工作的事项作为公开的重点,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对公开的政务(校务)项目要从政策依据、工作程序、办事结果等方面加以归类整理,规范操作。
  四、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局机关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全体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对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公务员队伍和提高教育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思想发动,积极稳妥地推行这项工作。各处室及有关直属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好这项工作。要把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处室和干部工作情况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丰富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限
  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推出的各项办事公开事项,要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政务(校务)公开的内容每月要及时更新,在直属单位继续实行校务公开情况月报告单制度。要丰富和创新公开的形式,充分利用公开栏、发布会、小册子、电子屏幕和教育网站等,以方便群众办事、查询和监督。
  (三)规范服务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局机关各职能处室、各直属单位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订办事指南。要把机关的主要职能、各处室的职责范围及处室分布,予以公开公布,以方便群众办事。
  2.实行A、B角工作责任制度。除特殊岗位外,处室对外业务工作实行A、B角制度,保证业务工作不断线,提高工作效率。
  3.实行来访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工作人员外出公示制,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机关处室、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接待服务对象要做到态度和蔼、礼貌用语,解难答疑,文明服务。对群众来信,按程序及时处理。
  4.健全公文制度、来文办理制度。公文的制发、阅办等必须建立制度。急件、重要来文要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迅速登记,分发业务处室和分管领导处理。对下级的请示、报告等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四)加强社会监督,健全考核制度
  为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聘请市教育局特邀行风监督员同时兼任市教育局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员;为方便受理各种投诉监督,在审计监察处和办公室设立监督投诉电话:2469750、2469752,并在金华教育网上设立监督投诉信箱。市教育局将各处室、各单位在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工作中的表现列为对处室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的依据。对不按公开服务项目要求办事,服务态度生硬冷淡,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推诿,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视情节轻重、责任大小,给予一定的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党纪政纪给予处分。对政务公开工作成绩突出的处室和个人给予奖励。


金华市教育局
二○○四年六月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问题裁判文书是指存在错误或瑕疵的据以执行的各类生效法律文书。在执行难的多种成因中,问题裁判文书属于造成执行难问题的内因之一,不仅容易产生执行积案,而且多数会诱发涉执信访案件,以笔者所在的基层法院为例,每年在执行程序中发现的问题裁判文书约占全部进入执行环节裁判文书的0.5%,其中造成当事人上访信访的案件为70%左右,由此可见,因作为执行依据的裁判文书存在问题而导致执行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案件虽然为少数,但对执行工作和法院形象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较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执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情况看,问题裁判文书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裁判文书存在错误,包括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二是不同案件或同一纠纷的裁判结果之间相互冲突或完全对立;三是当事人基本情况特别是住所情况查证不足,叙述不明。四是裁判结果不明确、不具体。

  造成裁判文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1、部分承办诉讼案件的法官业务素质较差,法学理论素养不高,不能适应法律知识更新快、司法要求高、涉诉纠纷繁杂的客观形势发展,导致办案程序违法,事实认定不准,适用法律错误。2、少数诉讼案件承办法官受不正当干预或人情因素的影响,不能恪守法官职业道德,严守工作纪律,严格依法依纪办案,导致裁判结果不公。3、有的诉讼案件承办法官在遇到涉诉纠纷复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缺乏责任意识,不能坚守职业信仰,为回避矛盾而无原则地办案,造成审理和裁判环节不严谨,裁判文书存在瑕疵。4、法院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性不足,审判、执行工作在机制上的分立,造成多数审判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盲区、误区,视野狭窄,缺乏全局观念,存在就案办案、孤立审判思想,不能充分顾及后续的执行工作,对裁判质量不重视,对裁判结果的可执行性、便利执行性漠然视之。

  针对问题裁判文书的成因及其对执行工作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努力提高审判质量,重点是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审判人员的司法能力,对确实不适应审判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从根本上杜绝因业务能力欠缺造成的裁判质量问题。其次,要健全和严格落实审判质量责任认定、追究制度,强化审判人员的守职尽责观念,铲除因主、客观因素不良影响而出现问题裁判的土壤。三是要教育全体干警充分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孤立办案思想和短视行为,将执行工作意识贯穿于立案、审理、裁判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裁判结果的可操作性、便捷执行性,为后期的执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要强化诉讼案件流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合议庭、审判委员会集体研讨案件的优势,切实做好裁判文书的审核、签发工作,严格落实诉讼案件结案评查制度,防止问题裁判文书的产生,避免问题裁判文书因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而流入执行环节。五是要打造纠正问题裁判案件的绿色通道,对于执行程序中发现的因执行依据存在问题而不能顺利执行的案件,无论是当事人依法申请再审,还是执行机构认为需要主动按照院长发现错误交由审判委员会讨论的途径进行解决,均应快速进行审查、研究和处理,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六是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干警综合业务素质和对此类问题的处置能力。一方面,执行干警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在执行工作中应注意对执行依据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裁判,根据存在问题的性质,积极提出适当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执行干警应不断提高应对此类问题的能力,善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程序实体上存在明显错误,需要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纠正的裁判,适时引导当事人依法寻求权利救济,或者主动依法启动再审程序进行解决,同时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对于裁判结果存在轻微瑕疵,不能或不宜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处理的案件,应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案件有关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的执行方案,采取适宜的执行措施,注重引导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达到案能结、事能了的工作目标,确保案件执行工作的社会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旗县人民法院)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7号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1月4日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孙政才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乡村兽医合法权益,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鼓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第六条国家实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

  (一)取得中等以上兽医、畜牧(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学历的;

  (二)取得中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

  (三)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5年以上的;

  (四)经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

  第七条申请乡村兽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乡村兽医登记申请表;

  (二)学历证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或者乡镇畜牧兽医站出具的从业年限证明;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和复印件。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乡村兽医登记证应当载明乡村兽医姓名、从业区域、有效期等事项。

  乡村兽医登记证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申请续展。

  第九条乡村兽医登记证格式由农业部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兽医登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乡村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乡村兽医只能在本乡镇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不得在城区从业。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有固定的从业场所和必要的兽医器械。

  第十三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的规定使用兽药,并如实记录用药情况。

  第十四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处理使用过的兽医器械和医疗废弃物。

  第十五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十六条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乡村兽医应当参加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兽医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兽医培训计划。

  第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优先确定乡村兽医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

  第十九条乡村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登记机关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不按照规定区域从业的;

  (二)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二十条乡村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登记机关应当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中止兽医服务活动满二年的。

  第二十一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由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和监管。

  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信息汇总通报同级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